序
一天晚上,我的孩子们正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我坐在桌子前面写东西,我们一个邻居,一位读高中的年轻男孩进来问我:“玛德琳,你怕不怕死?”
我没怎么回头就说:“是啊,鲍勃,我当然怕。”他扑通一声坐在椅子上。“感谢上帝。其他人都不敢承认他们怕死。”
死亡就是一种变故。人生的变故会考验我们,同样也会让我们觉得害怕。然而,我们只有承认我们害怕,才能经受住考验。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恐惧感,才能认识到上帝给我们的承诺,他让我们放心:我们不需要害怕。
不管信仰多么坚定,人们面对死亡时,都难免感到恐惧;而《不要惧怕》这本神奇的书正好揭示了不怕死的秘诀。事实上,一个人只有具有极大的信心,才能坦承恐惧,进而认识到无论是悲是喜,上帝都与我们同在,也认识到即使我们发生意外或者突患疾病,上帝也绝不令我们失望。
我也非常感激,因为《不要惧怕》论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人类滥用上帝所赐的自由意志,从而导致了堕落灭亡,以及上帝如何用爱的工作来救赎整个宇宙。不,上帝并没有致使也不愿意任何一个孩子死亡;事实正好相反,上帝可以介入任何事情,不管这些事情看起来多么可怕。上帝可以帮我们承担这些事情,甚至为了我们,亲自参与其中。
在一个害怕死亡的社会里——不是鲍勃所说的一般的害怕,而是那种让我们以自我为中心、不以上帝为中心时的最糟的恐惧——我们会避开那些临死的人,好像死亡会传染人似的。是的,我们都要死,无人例外,但我们来到世界上本不是为了最后孤独而凄惨地死去。我在一个新建的肿瘤医院呆过,那儿的每间房里都有一个看似桃木桌的东西。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它拖出来架成床,家人或朋友就能陪病人躺在一起。
我有幸在我丈夫最后的时刻握着他的手,陪伴着他。上帝将他的恩典赐给我,让我可以在别人度过生命的重大变迁时陪伴他们。也许我用“是的,当然怕”来回答鲍勃的问题时,我所指的是一份敬畏,而不是恐惧或者惊慌,这种敬畏的感觉,是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不敢直面的。
真希望在我丈夫去世前,能有一个朋友将这本好书放到我手中。这本书尊重生命,而通过对生命的尊重,它也尊重死亡;它更尊重用这样的爱来赐予我们生命的上帝。上帝亲自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人应该如何活着,如何死亡,并给我们复活和永生的确据——那就是,我们可以永远活在上帝的爱中,这永恒的生命超越时间,超越任何注定会消逝的事物。
玛德琳•英格尔(Madeleine LEngle)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戈申
引言
你害怕死亡吗?你认识的人害怕死亡吗?你有没有想过在你挚爱的人去世以后如何振作起来?不管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人终有一死。所以每个人迟早都要面临这些问题。这就是我要写这本书的原因。
死亡,我们无法避免。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生命。我们比祖父母辈活得稍长,我们吃得更好,婴儿存活率更高。疫苗接种保护我们免受传染病之害;医院拥有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能让瘦小的早产儿存活,还可以移植肾脏或心脏。但是,我们仍然是必死无疑。虽然我们成功地抵挡了曾经具有毁灭性和杀伤力的疾病,却又创造了我们新的疾病——自杀、堕胎、离婚、毒瘾、种族主义、贫困、暴力和军事专政。就如约翰•保罗二世所说,我们正生活在一种死亡的文化中。
它同样也是惧怕的文化。因为惧怕年老,我们把老人藏在护理院里。由于惧怕罪犯,我们用枪支和门锁来自卫。因为惧怕那些长得和我们不像的人或收入不如我们的人,我们住在警卫森严、各自隔离的社区中。因为惧怕其他国家,我们实施制裁、投掷炸弹。我们甚至惧怕自己的后代,把我们的学校变成了监狱,监狱则变成了宰牲栏和停尸房。除了这些,还能再加上一连串在此时此刻让成千上万人焦虑、忧愁的东西:恐怖主义、生化武器、飞机空难……
我有8个孩子,还有20多个孙子孙女,我知道有时候人一想到未来,就会感到害怕。我也略知面对死亡的感觉,我曾经多次站在床边,眼睁睁地看着朋友和亲人逝去,也曾与他们并肩与死亡抗争过。更重要的是,我见过一些人与恐惧作斗争并找到克服恐惧的力量。我看到他们身上散发出平安的光芒。这光芒给我勇气和希望,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你也能看到这光芒,并且让勇气和希望浇灌你的生命。
这本书中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些普通人,他们都经历过逆境、挣扎、艰难和低潮。他们哭泣,他们害怕,他们需要重拾信心。假如当时得不到帮助和支持,很多人原本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但对我来说,他们的重要意义不在于他们如何死亡,而在于他们如何面对死亡,不管他们自己意识到与否:那就是要活出充实、圆满的生命,而且不是为自己而活,乃是为他人而活。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可是他们服务于一个崇高的事业,这个事业远远高于他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上帝给了他们智慧,让他们看到他人的需要;上帝也给了他们勇气,去承受痛苦,而不被痛苦击倒。
最近,有一个我所认识的人去世了,他去得那么突然,以至于我至今都无法平静。麦克•查治(Mychal Judge)神父是一位圣方济会的教士,也是消防队的精神辅导。他当时正在纽约圣方济会教堂准备他的日常事务,突然一位修道士冲进他的房间,告诉他他需要立刻去火灾现场。那一天是2001年9月11日,火灾地点是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当时两架遭到挟持的飞机撞击大楼,大楼处在一片火海之中。
麦克套上制服,冲下楼,急忙朝那里跑去。很快他就来到双子塔下,跪在一条人行道上,为一名消防队员施行临终仪式,那个消防队员刚刚被一个从楼上坠落下来的女人砸死。正当他为这个队员祷告时,麦克自己被一块巨大的残骸砸中,当场身亡。
麦克除了在纽约消防队作辅导之外,还积极为临终的艾滋病病人呼吁帮助。整个纽约都知道他关爱下层社会的人们。他把钱从那些富足的朋友那儿“救”出来,放到自己的口袋里,然后当他在街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他就向他们施以援手。
1999年,麦克、我和我们的一个朋友纽约警察局的侦探史蒂芬•麦克唐纳德一起旅行,穿越北爱尔兰,以促进民族对话和解。我们在2000年作了第二次爱尔兰之行。在麦克死之前,我们正准备进行另一次旅行,目的地是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地区,而且差不多快准备好了。
麦克将他人生的最后几分钟用于鼓励另一个人与上帝和好。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写下这本书,为了鼓励你们,为了给你的生命带来盼望。正如这些故事所展示的,在生命的尽头有安慰和力量,连最焦虑的灵魂也可以得到满足。
作者阿诺德于美国纽约里夫顿
附:
《不要惧怕》——面对失丧和死亡的智慧书
Be Not Afraid:Overcoming the Fear of Death
(美)约安•克里斯托福•阿诺德 著 杨基译
感动千万心灵的美国生死书
911事件后全美国广为传阅赠送
读者对象:
1.对本人或亲友遭遇意外事故、不治之症、死亡等心怀疑惑与恐惧的的人们;
2.喜欢思考人生问题和愿意从事关怀、辅导、护理等工作的个人或团体。
本书特点:
1、一本临床关怀的经典,充满温情与积极的鼓励,已带给无数人生命的安慰和盼望;
2、全书列举大量平凡主人公面对不幸和死亡的真实经历,同时穿插了托尔斯泰、狄更斯、克尔凯郭尔等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帮助读者临死不惧,活出丰盛的生命。
内容简介:
人人害怕遭遇意外事件、恐怖攻击;害怕疾病与死亡;害怕孤独与悲伤……
本书作者具有丰富的临床辅导经验,也曾陪伴许多人迎接生命的终点。书中包含很多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论及了苦涩的现实,却又表达出爱的力量会战胜痛苦和死亡,它追溯恐惧的根本:我们的灵魂渴求爱。本书尊重生命,而通过对生命的尊重,它也尊重死亡;它更尊重用这样的爱来赐予我们生命的上帝。让我们更加明白我们可以永远活在上帝的爱中。
本书不但讲述了多位平凡的男女老少如何得到力量克服深层恐惧的经历,更穿插了托尔斯泰、狄更斯、克尔凯郭尔等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帮助读者产生坚定的信念,即使身处焦虑世代,亦能将生命发挥到极致,安然面对人生各样危机与挑战。
书中作者用温暖的文字激励人们战胜面对死亡的恐惧,同时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安慰和力量。
作者简介:
约安•克里斯托福•阿诺德(Johann Christoph Arnold),知名的社会评论家、和平工作者、资深的辅导者和多本畅销书作者。三十多年来,多次陪伴面对人生各种重大危机的临终病患者、监狱囚犯和青少年。现住在纽约上州。
推荐:
这本书是一个神奇的见证:人们怎样可以临死不惧,从容放手。这本书刺激麻木的生命,
唤醒沉睡的灵魂。
—— 威尔农•格朗兹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神学院哲学教授
这是一本美丽的书,充满超越世俗的神圣和温柔的感受……我希望读它的人越多越好,而不仅限于那些自称有宗教信仰的人。虽然作者的写作风格极为平易,此书仍不失为探讨伦理奥秘的好作品……一座心灵的小宝藏,它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独具超凡脱俗之风。
——约拿单•克佐尔《普通人的复活》一书作者
许多书由经历了丧亲之痛的人所写,但此书充满了奇异的力量。
——西斯立•桑德斯 伦敦“圣•克里斯托福济贫院”创建人
我读了很多本关于死亡的书,但我愿意将这本书送给那些走向死亡或者面临失丧之痛的人们。从头到尾,它闪耀着希望的光芒!我希望,当属于我的那个时刻到来时,有一本这样的书放在我的床边。
——保罗•布兰德,医学博士,著名人道主义者
《不要惧怕》每一篇都论及了苦涩的现实,却又表达出爱的力量会战胜痛苦和死亡……它追溯恐惧的根本:我们的灵魂渴求爱。这本书真是充满神奇。
——威廉•多纳修宗教与民权联盟主席
阿诺德激励我自己面对死亡的恐惧……他的故事鼓励我拥抱生命的上帝。这些故事给我带来安慰。
——约翰•迪尔《平安之神》一书作者
这本书是非常出色的临床关怀资源和鼓舞人心的材料。敞开胸怀来读这本书吧,你可以无限扩展你的生命。
——米尔顿•W海耶国家济贫院职业理事会
如果你从事医疗或护理工作,或者试图回答人生中那最令人困惑的问题,那么你应该读读这本书。
——玛丽•E奥布莱恩,医学博士 美国华盛顿州比勒福湖区高级健康中心
目录:
序/1
引言/3
第一章 根基
第二章 恐惧
第三章 绝望
第四章 丧子
第五章 尊重
第六章 童心
第七章 期待
第八章 预备
第九章 意外
第十章 弃医
第十一章 天佑
第十二章 苦难
第十三章 信仰
第十四章 勇气
第十五章 医治
第十六章 关怀
第十七章 死亡
第十八章 哀悼
第十九章 复活
作者后记
编者后记
0
推荐